学院春秋

楚学研究所

妙趣横生话殷墟 语重心长戒学子

发布时间:2010-10-18

发布者:胡剑 来源: 浏览次数:

殷墟考古的背景、发掘和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殷墟考古又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又警醒了什么?10月16日上午九点,华师银河集团186net邀请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宝成教授,在8311教室给我们做了精彩纷呈的解答。

杨教授准时到达会场,席下08、09、10级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班和其他班级的同学对这一和蔼可亲的教授报以热烈的掌声。简短的介绍之后,便是散发着学术光辉和思想碰撞的正题了。

杨老一上来并没有直接提殷墟考古,而是讲了做学问的态度。他着重强调了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认为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既不能受政治也不能受经济的影响。

接着杨老以风趣幽默的口吻回顾了殷墟发掘的背景。从最初的龙骨,到王懿荣认出文字,再到罗振玉和王国维的研究。先生娓娓道来,满口生香,学生不时开怀大笑。

他着重强调了殷墟发掘的意义。他指出:郭沫若先生认为殷墟发掘是中国新史学的开端,因为自此商代的历史成为了信史,而不再单单是传说了。先生也是秉持这样看法的,在他看来,殷墟发掘的意义确属重大,它不仅是中国第一批考古学家的处女地,也是以后一批又一批的考古学家成长的摇篮。先生打了个很有趣的比喻:就像鸡生蛋一样,一个蛋又接着孵出小鸡,薪火相传,队伍不断壮大。因而将殷墟考古视为中国考古的代表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杨先生还特别提到了殷墟考古的精神,在他看来,这精神便是:坚韧的毅力、执着的追求和严谨的学风。在这里,他举了董作宾先生和梁思永先生为例。董先生的《殷历谱》历时15年。弄清楚了盘庚迁殷后商代273年间的历法,甚至每一天的历法都弄得很明白。梁思永先生则花了10年,研究了殷墟的10个大墓和1200多个小墓,其中众多的数据都精细准确,没有一丝差错。没有殷墟精神的支撑,这样的成就是很难有的。

他还接着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殷墟的发掘和研究情况。这一时期,确定了殷墟的分布范围,弄清了殷墟的文化分期,深入研究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而且在上世纪末,还发现了一座新的巨大的洹北商城。

最后杨老就热点的曹操墓也讲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下,更应该提倡殷墟考古的严谨学风。

杨先生洋洋洒洒热情洋溢地讲述了两个半小时,大家都听得十分认真,之后的师生交流过程中,先生还对各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结束之后,杨老还开玩笑地说:“曹操墓都没敢讲,要是讲还得两个半小时。”先生的幽默又引得众人开心地笑了。我想这就是大学者的风范,真诚、严谨、可爱。